半岛全站官网体育课怎么上才算好——撬动学校体育的杠杆在哪里(一)

  半岛体育新闻资讯     |      2024-07-27 12:10

  半岛全站官网体育课怎么上才算好——撬动学校体育的杠杆在哪里(一)学校体育课质量堪忧,可谓老生常谈。这些年来,为遏止青少年体质下滑的态势,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等活动也开展得声势浩大。但遗憾的是,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一直难以得到根本扭转。

  日前半岛网页入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学校体育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明确改革体育课程设置等提法让人眼前一亮。政策好不好,关键看落实。如何把这些硬性规定贯彻落实到位?本版今起推出“撬动学校体育的杠杆在哪里”系列报道,瞄准问题找对策,探寻落实《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有效路径。

  “今天体育课不上了,改上数学课。”“这节课先列队,然后男、女生分组跑圈。”这是“80后”“90后”小时候听过无数遍的话。随意被挤占的课时、枯燥无趣的内容、严防死守的“危险项目”,是不少人的体育课记忆。

  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直接牵动青少年体质的“生命线”,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一生的运动基础和体育价值观。国家之前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文件和政策,但体育课这个最基础的环节,却始终未能做扎实、做到位。纸面与现实的“落差”,摆在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学面前。体育课上几次?学什么?怎么上?线个问题,学校体育才能有底气。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成为一条“红线”。

  按照有关体育课课时的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为4节课,三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3节课,高中阶段每周2节课。而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不到70%。“这几年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有了一些改善,但是初中毕业班、高中毕业班的体育课,很多仍得不到保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表示。

  即便是开足课时的体育课,也可能出现“注水”现象。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实验小学校长沈斌坦言:“学校教师编制根据的是班师比或师生比,肯定要优先配备主课老师。体育老师人数不足,基本都在超负荷工作,有时只能由班主任或社会招聘老师代课,体育课容易变成活动课。”在他看来,保障体育课的前提,是要按照学校体育实际需要配备体育老师,并给予单独的编制。

  体育课的“量”相对容易考核,但“质”却极难统一。出于对安全问题的顾虑,很多体育老师不敢选择有风险、有对抗、有难度的体育项目。2012年的“全国中小学生体育优质课运动负荷调查”显示,调查的学校中达到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运动持续时间,分别平均不足8分钟和5分钟。这样的体育课对促进学生体能而言,效果并不好。

  如果以“开足开好”作为体育课的标尺,城市的情况要好于农村。而重要考试前的时段,则是普遍的“重灾区”。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认为,体育课不仅要在制度设计上常态化,关键不能定位成“副课”。“以前的文件力度也很大,为什么作用不明显?主要在于执行不连贯,加大体育课的分量,文化课也得适当做减法。”

  河南小伙孔晨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白领,最近他萌生了运动的想法,却发现除了跑步什么也不会。“身边很多人加入跑团,也是因为跑步门槛最低,足球、篮球这些项目还得从头学起。”

  孔晨的经历,折射出一个颇为尴尬的事实:上了这么多年的体育课,很多学生却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运动技能。而在美国,80%的青少年有擅长的运动项目。针对这一现象,《意见》提出“一技之长”的概念,体育课不再只是让“学生动起来”,而是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运动技能,养成主动锻炼的兴趣与习惯。

  从“田径思维”转化到“球类思维”,被吴键视为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德国曾做过实验,以球类活动、球类游戏吸引孩子参与锻炼、建立快乐运动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连国际田联都倡导青少年远离‘枯燥的田径’,在全世界推出少儿趣味田径,我们的体育课也应该多样化,除了基础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术。这样,学生在课外活动时也不会无所适从。”吴键说。

  沈斌做过比较,美国中小学大多数班级不超过25人,而宁波中小学每班45—50人。不同的国情,意味着体育课无法照搬国外,只能因地制宜探索。目前,浙江省在体育教材上有一些创新,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是游戏化教学,三、四年级教单个动作,到五、六年级再通过比赛强化;高中阶段则采取模块制,全年级打通,按体育项目分班,让学生们可以在篮球半岛网页入口、足球等项目中自由选择。

  北京香山小学的体育教师齐超在教学中观察到,从小学到高中的体育课都是“跑跳投”的老三样,不但学生觉得枯燥,连他都丧失了“教出花样”的兴趣。有的学校开发了很多有趣的特色体育课程,情况大为改观。“我们现在每周有一节体育课开展民族体育项目,像鲤鱼跳龙门、多人竞走、钻木洞、抽陀螺等,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提高了。”齐超说。

  在公共体育设施有待建设、体育文化和氛围尚未深入人心的情况下,青少年参与校外锻炼的不到10%,校内体育课成为学生锻炼的“主战场”。

  然而,体育课在校园中的地位与它的重要性并不相符。不管是简单化、应试化的体育课,还是随意性大、不够科学的体育课,都偏离了学校体育的初衷。“国外的体育课,老师们更多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在学习中会很开心,而我们过多围绕技术本身进行设计。”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说。

  目前,很多学校内部的评价体系,主要看体育老师带运动队的竞技成绩、运动会成绩、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考体育考试结果等可以量化的指标,而体育课本身的教育质量拿不到数据。正如余立峰所言,“体育老师的绩效在体育教学方面体现不了半岛网页入口,精力自然放得少,学校管理者更关注运动竞赛和大的体育活动,基础性的东西没有抓手。”

  此次《意见》提出,建立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情况监测制度,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评指标。而在这根“指挥棒”之外,下一步更需要细化体育教师的校内考评体系,将体育课的规范性、实际效果在评优评奖中适当倾斜,来调动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设施、场地都不是决定性的,体育课的好坏,关键还是人的作用。体育老师需要更多提高的机会,比如听课交流培训,打牢自己的基础才能教好学生。各个年级的体育课也要注意衔接,别只盯着一个学期去设计课程,让孩子们学扎实而且能延续下去。”齐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