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官网【新华网】 专家:“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

  半岛体育新闻资讯     |      2024-05-05 04:14

  半岛全站官网【新华网】 专家:“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2016年3月起在全国建立了首批22所实验基地学校,近5万名中小学学生参与。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公兵)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季浏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提出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包括三大要点:每节体育课必须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倡导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应该以活动和比赛为主。

  该论坛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体育与健康学院共同承办。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学生体质测试方法”“评价标准”和“运动干预”等专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并发布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效果公报》等报告。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在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中,学校体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15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季浏带领其科研团队在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该团队在此次高峰论坛发布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效果公报》。

  季浏在介绍构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背景时谈到:“首先,我国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质健康水平近30年来持续下滑,未有根本性好转,已长期成为热点问题并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其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修订后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均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而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渠道。再者,从国际体育课程发展来看,为了有效实施本国的课程标准以及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都设计和发展了相应的课程模式,但由于这些课程模式都是基于特定文化、教育BD体育全站、体育背景下形成,完全照搬会水土不服。基于以上背景,我们构建了具有国际视野、也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该课程模式特别强调三个关键要点: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一是强调每节体育课必须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倡导每节课的运动密度(即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的练习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应该在75%以上;运动强度应在125-160次/分钟(心率),其中小学体育课的强度为125-140次/分钟,初中为135-150次/分钟,高中在140-160次/分钟。二是强调每节课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方法手段应该多样化、趣味性,且每节课应该有多种体能的练习,并注重体能的补偿性练习,但不赞成把体育课上成单纯的体质健康测试课或体育中考课。三是倡导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应该以活动和比赛为主BD体育全站,强调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真实运动情境中的问题,每节课这方面的时间应该保证在20分钟左右,不能像传统体育教学那样一节课只教一个单个技术,把一个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运动项目完全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据季浏介绍,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2016年3月起在全国建立了首批22所实验基地学校,近5万名中小学学生参与,开始进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实验工作。目前,全国的实验学校已达50所,实验学生共计10万余名。开展该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先行在基地学校实施这一课程模式,有效改善基地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未来在全国推行该课程模式,为提高全国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效果公报》显示:通过一年多的实验验证,该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质量指数(BMI)、心肺功能、速度、柔韧BD体育全站、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灵敏性的发展,尤其是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质健康指标上成效显著;在心理方面,该模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